官分上中下品,人分三六九等。
三六九等并不只是社会,人们的命运,也有他的“三六九等”。
“有人住高楼,有人在深沟,有人光万丈,有人一身锈”。
一个人的命运,总有幸福和悲苦之分。
幸福的人感叹着这个世界的美丽,苦命的人却在深渊里苦苦挣扎。
人们总认为,一个人的苦命,是天注定的,有的人从一开始,就是被安排来受苦的。
但命运并非一成不变。
有的人于淤泥中复苏,勇敢的走出了泥泞的深沟,走到了外面的世界,成就了自己的光芒万丈;
有的人却让自己逐渐滑向无底深渊,把自己置于命苦的境地,再难脱离。
而人们有着什么样的命运,都是有着他们的迹象的。
一个人的苦命,大多是从这些事开始的。
电影《阿甘正传》中说:“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的”。
每个人的人生,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,也许这一刻是苦涩的,而下一刻就会甜起来。
命运本身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,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。
每个人都要遭遇他的顺境和逆境,也会有自己的挫折和困难,毕竟,什么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。
乐观的人,在遭遇到这些挫折和困难之后,不会因此消沉失落;
而是会勇敢地面对,激发出自己的挑战欲,势要踏平一座座艰难险阻。
而悲观的人,却大大不同。他们会轻易地被一时的艰难险阻所打倒,再也爬不起来;
更遑论能过越过难关,向着前方迈进了。
这样的人,看不到蕴含在困难之中的机遇,难以克服眼前的逆境。
因此也就在这样的逆境中越滑越深,最后把自己变成“苦命”的人。
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:父亲去世之前,召集了他的两个儿子,让他们去解决一个难题,谁可以解决便把家产留给谁。
大儿子生性乐观,很快就在难题之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。
小儿子却十分悲观,认为这样的难题自己根本无法解决,父亲只是故意来难为自己的而已。
没想到父亲认为大儿子可以解决难题,意味着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于是把所有的资产全数留给了小儿子。
但一无所有的大儿子没有被这样的逆境打倒,反而很快积累出了自己的产业。
而小儿子在某天晚上的一场大火后,失去了父亲留给他的所有资产;
只能做到房子的废墟上嚎啕大哭,却丧失了走出来的勇气和能力。
在大儿子过的越来越好的时候,曾经富裕的小儿子,却成为了一个苦命的人。
同样的半杯水,乐观的人看到之后会惊喜地说:“这还有半杯水。”
而悲观的人看到之后却只会失望地说,“这只剩半杯水了”。
这就是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心态上的不同,而心态也决定了他们之后的命运。
一个人的苦命,往往是从悲观开始的。
生活中,过得好的,占据头部资源的,往往是自信的人。
自信的人相信自己是优秀的,勇于让自己向着更好的生活努力;
即使出身不好,身处泥泞和尘埃,也要从中开出一朵花来,展现给别人看。
他们始终怀揣着一个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,想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于是命运之神总会眷顾他们,给予他们更好环境和机遇。
这样的人命好,并不是毫无缘由的,而是靠着自己的自信争取过来的。
而自卑的人,很难为了自己去争取一个更好的生活。
这种性格的人,大多都是讨好型人格。
因为自卑,所以急需通过别人的认可来增强自己的认同感,于是他们做的大多数事情,都是为了别人而做。
但生活是自己的生活,为了别人付出,并不能帮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。
真正面对为自己的生活争取的机会时,他们又会退缩,认为自己难以做好。
于是,苦命就在前方等待着他们。
毛遂在平原君使楚的时候,勇于自荐,以脱颖而出的比喻来推销自己。
于是得以成行,在楚国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,一跃成为了平原君的座上宾。
平原君门下门客众多,多少人默默无闻,而毛遂隐忍三年,一飞冲天。
这是自信带给他的力量,让他拥有了旁人艳羡的“好命”。
而其余因为自卑不敢站出来的门客们,就继续沉默在群体之中,泯然众人矣了。
自卑的人们,做的都是庸庸碌碌的事情,不敢做一只“出头鸟”;
自然也就错失了一飞冲天的机会,继续挣扎于悲苦的命运之中。
命苦的人们,往往是从自卑开始的。
“勤劳是致富之本,懒惰是万恶之源”。
尽管勤劳的人也许并不能得到“好命”,但好命的富裕的人,通常都有着勤劳和智慧。
如果一个人太过懒散,根本不能为了生活中的事而努力;
那么自然会落入苦命的沼泽,陷入其中,不做挣扎。
当懒散成为了一个人的主要思想。
那么他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变得寸步难行,不为自己做努力的人,命运也将抛弃他。
而一个人的苦命,大多是从这些事开始的。